最近刷朋友圈发现好几个朋友都晒出了从高原到海岛的旅行照片,日喀则的雪山和三亚的小东海居然能无缝衔接,这操作简直了海拔4800米到海平面一天之内体验冰火两重天,说实话刚着手我以为是P图的,结果一问才知这是真·说走就走的旅行,此类跨度太大的旅行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话题,顺便扒一扒其中涉及的几个知识点。
高原反应是去日喀则务必面对的坎儿,一般海拔3000米以上就会出现,提早一周着手吃红景天、高原安这些确实有点用,但更关键的是放慢节奏,别一上来就蹦迪嗨皮先深呼吸、多喝水、少剧烈运动,我有个朋友去日喀则第一天非要爬雪山,结果第二天直接被抬下山的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还有个冷知识高原上喝酒会加剧反应,所以那些说"喝点酒活血化瘀"的都是骗人的,别信!
从日喀则飞三亚海拔落差接近5000米身体需要适应,许多人以为到了海边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提议第一晚别安排太刺激的水上项目,先在海边散散步让血压慢慢更改,三亚的紫外线比高原还猛,防晒霜一定要涂够量,不然第二天你会感谢我为什么没早点提示你,还有个实用技巧:带个氧气瓶过渡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能缓解头晕恶心。
在日喀则你会发现手机拍的照片特别蓝蓝天白云雪山简直绝美。但要留意:相机拍雪景要降曝光补偿,不然全白一片啥都看不清。到了三亚小东海海水颜色一天多变,早晨是浅蓝下午偏深绿,傍晚又变成紫色。拍照时记得带偏振镜能拍出玻璃般的海面,还有个哭笑不得的事高原手机信号差朋友圈发图或许要等一天,海岛WiFi又太卡这个反差我经历了真的会谢。
这个疑问简直是我的痛。去日喀则务必带冲锋衣、羽绒服、抓绒衣,全套冬装那种。结果到了三亚发现根本穿不上一件!提议:带个可压缩的旅行箱,装高原衣服时压缩到最小。三亚这边泳衣能够多带几套,因为天天都想下海。还有个终极提议:带个防水收纳袋把厚衣服装里面,既能防潮又省空间。不然你或许会经历"出发时像搬家,完结时像逃荒"的尴尬。
高原到海岛这类跨度旅行,预算得这么分:交通占40%(特别是机票)高原地区消费占25%(住宿贵),海岛占25%(主要是水上项目),备用金10%。日喀则那边青旅床位比三星酒店还贵,因为游客少。三亚小东海的住宿贵得离谱提议提早两个月订。还有个省钱小窍门:高原地区打车能够试试和司机砍价他们经常愿意的。三亚那边就别想了滴滴都比你砍价价贵。
在日喀则牦牛肉、青稞酒是标配到了三亚突然吃海鲜肠胃或许不适应。提议第一天先吃清淡的粥和蔬菜,慢慢过渡。高原地区吃饭要留意少食多餐别一顿吃太饱,否则高原反应会更严重。三亚这边可以大胆尝试海鲜但记得让店家做熟透,不然闹肚子就不好玩了。还有个哭笑不得的对比:高原地区奶茶是咸的,海岛奶茶是甜的口味切换一时半会儿真适应不了。
高原地区节奏慢一天可能就干两件事;海岛节奏快,一天能玩好几个地方。此类反差感许多人受不了。提议高原多留时间适应,少安排景点多体验当地生活。海岛那边可以适当安排些刺激项目找回点活力。我个人觉得:第三天到第四天是过渡期,这时候特别简单犯困、没精神,安排个懒散的下午最合适。比如在三亚找个海边咖啡馆发呆,正好更改状态。
高原地区最怕问"那边冷不冷",回应"海拔高"会被当成复读机。三亚那边问"海水咸不咸"也是送命题。提议:提早筹备几个本地梗,比如在日喀则说"缺氧不缺精神",在三亚说"海浪不会告诉你答案"。还有个终极防尴尬技巧学会用肢体语言交流高原地区许多藏族同胞不会普通话,海岛也有不少外国游客,最惨的是什么?高原手机没信号海岛WiFi被抢光,想沟通家人朋友都难这个我试过真的会谢。
从日喀则到小东海的穿越,确实是一次极致体验。此类跨度太大的旅行既需要周全的筹备又要有随机应变的技能。但说真的当你在雪山下拍完照,第二天就能赤脚踩在沙滩上时,那种反差感带来的惊喜是常规旅行永远给不了的。要是你也想过把瘾不妨试试这类"冰火两重天"的穿越之旅,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