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海到三亚后海七天能遇见什么?(实测)
作为一个从大西北跑来海南“避寒”的过来人,我能够负责任地告诉你这趟旅程绝对值得,去年冬天我带着“逃离冬天”的执念,从乌海出发一路南下,最后落脚在三亚后海,七天时间足够你遇见海边的所有美好,也或许遇见部分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出发!告别沙尘拥抱海风
出发前乌海的天气还是那个老样子灰蒙蒙的天空沙尘偶尔造访温度低到让人质疑人生。记得出发前一天我还在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出门,结果在楼下碰见邻居张大爷,他一边拍打身上的土一边说:“又刮风了啊这鬼天气!”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再不跑或许就真跑不掉了。
坐上的那一刻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戈壁风光心里是说不出的畅快。上遇到一个去三亚看儿子的阿姨,她热情地告诉我:“后海那边现在正是旺季,不过别担忧有我呢!”(后来发现阿姨人很好,但“有我呢”这句话还是让我心里打鼓了一阵)
Day 1-2:初到三亚适应节奏
刚到三亚最大的感受就是:热。真的热到质疑人生。从零下几度直接跳到二十几度,身体完全跟不上节奏。我穿着短袖出门结果被海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这南方的冷,跟北方不一样啊。
住的民宿是在后海附近的小巷子里老板是个海南本地人,说话带着浓浓的口音。他给我画了张手绘地图,上面全是各种奇怪的符号和拼音,看得我一脸懵,不过后来证明这地图还挺管用。
- 第一天:下午抵达直接被海风吹蒙了
- 第二天:尝试换短袖结果晚上被冻醒
- 第三天终于适应了着手琢磨去哪玩
生活小贴士:
刚到海南别急着脱外套,早晚温差大尤其是后海这类靠海的地方,风特别大,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太急着换夏装,结果第二天就感冒了真是得不偿失。
Day 3-4后海初体验
后海的海滩比我想象中要“野生”得多。没有那种整齐划一的躺椅,全是歪歪扭扭的遮阳伞和散落的渔船。第一次看到此类景象我直接愣在原地旁边的海南小哥笑着说:“第一次来吧?这里就是这样乱中有序,”
那天下午我租了辆自行车沿着海岸线骑行。一路上看到各种有趣的人:
- 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正在教孩子堆沙堡
-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在夕阳下牵手散步
- 一群外国游客正兴奋地尝试冲浪
最有趣的是遇到一对从北京来的情侣。男生在教女生冲浪结果两人一起摔倒在浪里,姿势极其狼狈。女生爬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再也不来了。”男生却笑得前仰后合。那一刻我突然理解旅行中最珍贵的不是打卡景点,而是这些真实的、不完美的瞬间。
时间 | 活动 | 感受 |
---|---|---|
下午3点 | 骑行海岸线 | 自由自在 |
傍晚6点 | 看日落 | 震撼 |
晚上8点 | 海鲜大餐 | 满足 |
Day 5-6:深入探索
第五天我鼓起勇气尝试了冲浪。结果可想而知扑街,连续三次被海浪掀翻最后我直接趴在冲浪板上,让浪带着我漂,旁边一个教练模样的年轻人笑着说:“没事我教你。”
他教了我部分基础动作,虽然最后还是没站起来,但至少没有像前几次那样狼狈,这个进展中我看到了:
第六天我决定去后海周边的渔村转转。那里的房子都是蓝色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个小男孩带我去看他家的渔船,还热情地邀请我上船。虽然最后因为安全考虑没上去,但那种纯真的邀请让我心里暖暖的。
遇到的小插曲:
那天在渔村我差点被一条土狗追。后来发现只要手里拿着东西(比如手机),它就不敢靠近。这个“技能”让我在后续几天派上了大用场。
Day 7告别与收获
最后一天我坐在海滩上,回想着这七天的经历,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融入这趟旅程给了我许多。
我遇见了:
- 🌊 一片自由的海
- 👨👩👧👦 许多有趣的人
- 🍤 难忘的海鲜
- 🚴♀️ 骑行的自由
也经历了:
- 被海风吹蒙的尴尬
- 学冲浪摔跤的狼狈
- 被土狗追赶的惊险
- 适应气候的挣扎
但这些都无所谓了。就像我在上遇到的阿姨说的“旅行嘛就是要遇见这些。”
七天足够转变
从乌海到三亚后海七天时间,我遇见了海遇见了人,也遇见了更好的自身,要是你也在犹豫要不要来一趟这样的旅行,我想说:别想太多出发就是的答案。
这七天里我理解了:
- 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去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就够了
- 不完美的经历往往比完美的打卡更有意义
- 海边的风真的能吹走许多烦恼
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我在后海一家小店里看到的):
“海会记得咱们曾来过,”
倘若你也计划这样一趟旅行,期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点参考,毕竟生活嘛就是要多尝试。